脑梗塞前期的五大表现

健康新闻 2024-12-24 15:28健康新闻www.jianfeiren.cn

脑梗塞:警钟长鸣,及早预防与应对

目录

脑梗塞前期的五大表现

脑梗塞日常饮食需注意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是否需治疗?

脑梗塞应在哪个科就诊?

脑梗塞前期的五大表现

脑梗塞,这一常见于中青年的疾病,常常在活动时急性发病,前期症状不容忽视。那么,脑梗塞前期有哪些表现呢?

1. 视物模糊: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但多在1小时内能自行恢复。

2. 偏侧麻瘫:这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3. 哈欠连绵: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时,频繁的打哈欠可能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4. 口吃、流涎症状:说话不利索、流口水,都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5. 一过性黑蒙:眼前突然发黑,伴随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需要特别警惕。

脑梗塞日常饮食需注意

脑梗塞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威胁,还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尤为重要。那么,脑梗塞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呢?

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以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减少动物脂肪,增加植物油的摄入。食盐的用量要小,采用低盐饮食。注意烹调用料,如加入食醋、番茄酱、芝麻酱等,不仅增加食欲,还可促进消化和吸收。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日常饮食,可以遵循“一二三四五”的原则。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脑梗塞是缺血所致。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很差,因此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必须早期进行,且越早越好。超早期溶栓疗法是挽救缺血半暗带、防止瘫痪肢体的有效方法。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恢复将十分困难,甚至可能遗留终身瘫痪。

腔隙性脑梗塞:是否需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虽然其症状相对较轻,但仍需积极治疗。因为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脑梗塞应在哪个科就诊?

4 腔隙性脑梗塞:需要治疗吗?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部深部的穿通动脉(那些直径在0.1-0.2毫米的小动脉)硬化、闭塞引发的脑组织缺血性微梗死。当缺血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后,会形成2-50毫米的小腔隙。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部分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其发病率占脑梗塞的19%。

虽然腔隙性脑梗塞的病灶小,且大多不在神经通道上,所以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症状轻微。但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因为这种状况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对引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进行治疗,控制“三高”、降低血粘滞度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种理念: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缺水是百病之源。多喝水被看作是防治百病的根本。虽然这一理念还未被现代医学完全接受,但它有理论和实验依据,还有大量实例为证。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来说,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预防病情恶化。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被认为是身体因水量不足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当身体摄取的水分不足时,血管系统会自动收缩,以保证血管内部充满血液,这一过程中血压会升高。高血压起初可能只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保持尿液颜色清淡,每天喝足够量的水,可能是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脑中风与脱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多喝水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脑梗塞(包括腔隙性梗塞)的重要方法。实验表明,对大脑动脉出现阻塞的动物进行静脉注水,“坏死”区域的范围会迅速减少,大脑缺氧或缺血的区域也会得到康复。

5 脑梗塞:该去哪个科就诊?

对于脑梗塞这种病症,许多患者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挂哪个科的号。随着医学分科的精细化,不同科室、不同医生的观点可能不一致,导致患者感到困惑。

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划分是一种传统的学科划分,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纯粹的学科划分有时可能成为一个制约因素。例如,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内科、心脏外科、介入科等等都在进行治疗,每个地方的治疗方式都有所不同,这既造成了学科之间的敌对和医院科室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使患者的利益受损。

在日本,引导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病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更多的病人预防为主而不再发病。但在我国,因为管理的缺失,一个新技术往往多个学科都可以涉足,导致治疗方式的混乱和患者的困惑。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选择哪个科室就诊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症状和医生的建议,以便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名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走进医院,若遇到的神经内科医生并不擅长介入和手术,他们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这有可能耽误病情。相反,若遇到外科或介入科医生,他们可能会为轻微病情的患者推荐不必要的手术或介入治疗。这反映出,医生在治病时往往会受限于自身专业知识,而排斥其他观点,尤其在资深老医生身上更为显著。

我并非指责这些医生不负责任,因为大多数医生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工作。但他们往往依赖自己的经验来治病,这限制了他们借鉴他人经验的能力。在中国的一些基层医院,部分医生长时间无法接触到新知识,这使得患者无法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

当前,这个问题在我们业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我们主张打破学科壁垒,以病人病情为首要考虑因素,综合考虑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每个学科、医院、科室和医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利益,要做到完全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我们多年来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我们游说机构,特别是卫生部,要求针对技术和学科建立具体的培训和准入机制。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泱泱大国六十多年以来,竟然没有针对各学科的医生建立专科认证机制,这无疑是管理上的巨大缺失。在中国,这个问题不是个别医生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的行政力量。通过培训和准入机制,我们可以规范医师的行为,避免技术滥用和过度医疗。

我们加强医生的学术培训。每年全国都有许多学术会议,这些会议像洗脑一样,向医生们灌输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通过几年的教育就改变医生的固有观念。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年轻医生大多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学习态度,他们是中国医疗事业的未来希望。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尖锐,引发了我深深的感慨。这是中国医疗体制上的一些弊病。作为一名医生,我很幸运能够赶上治疗理念革新的时代。我既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治疗更多的病人,也可以为医生的教育做出贡献。仅凭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建立出完美的医疗体制模式的。即使医疗体制相对完善的欧美国家也存在许多致命的弊端。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扎实走好每一步,少些抱怨,多些实际行动。只要我们有利于事业和病人,我相信和各级医疗机构会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努力。

上一篇:慢性肾炎治疗有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