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应重视中风后复健
对于担心中风老人摔倒出事的子女,往往会对他们限制活动。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妥当。实际上,越早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会越快越好,死亡率也会相应降低。据数据显示,长期卧床的中风老人在五年内死亡率高达54.7%,而能够活动的中风老人死亡率仅为12.1%。中风后的复健对老人来说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老人进行中风后的复健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目录:
中风的六大预防妙招、中风后复健的重点、中风的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引发中风的原因、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推荐。
一、中风的六大预防妙招
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头号风险因素。务必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限酒,适量运动。
2. 防治动脉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果,少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当运动,服用降血脂药物。
3. 控制糖尿病:遵循医嘱服用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适当限制糖分摄入,禁酒,多吃豆类、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量运动,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
4. 注意中风先兆:部分中风患者在发作前会有血压升高、头痛头晕、手脚麻木等先兆症状。一旦发现这些迹象,应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 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6. 注意气象变化的影响:季节和气候变化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血压波动,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穿衣、饮食和运动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二、中风后复健的重点
1. 防止畸形:瘫痪老人的肢体应用绷带、沙袋等固定在功能位。注意防止足下垂,可使用支架或枕头垫高脚部。
2. 预防褥疮:勤翻身,每两小时翻一次。翻身后用酒精或滑石粉按摩骨凸部位;使用气垫或泡沫垫减轻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褥疮要及时处理。
3. 合理饮食:吃些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蛋羹、豆浆等。喂饭要有耐心,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4. 平衡训练:从扶病人坐起开始逐渐练习站立平衡和行走。
关注健康:预防中风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关节与肌肉的呵护对于防止僵硬与萎缩至关重要。经常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是维护身体灵活性的良方。当肢体能够主动活动时,鼓励老人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用脚轻蹬床档或踩地面,或是转动核桃,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更进一步地,可以搀扶着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让身体逐渐适应活动。
若瘫痪老人不习惯卧位排尿,出现排尿困难时,轻轻按摩下腹或用热水袋温暖下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风: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中风诊断的精准性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初步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年龄、发病情况和明显的脑神经定位症状。区分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需要注意是在活动中或情绪过激中起病多为出血性,安静中起病且病程发展相对缓慢者则多为缺血性。
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是确诊中风的可靠手段。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且无条件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或不宜搬动的病人,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检查也是确诊的方法。中风的鉴别诊断也极为重要,需与其他类似疾病如局限性癫痫、昏厥等进行区分,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深入了解中风的成因
中风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吸烟是其中一大因素,中的可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肥胖也是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者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血脂异常。高血脂患者容易出现“血稠”,并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斑块,导致血流受阻。糖尿病也是中风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
理解这些导致中风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维护健康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同时限酒,保持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以预防中风的发生。揭示】深入剖析中风与相关疾病关联,以及中药治疗之良方
从统计资料中我们了解到,脑血管疾病中的吸烟者约有20%的中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更是高出常人五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不足,导致了代谢紊乱,其中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这种紊乱使得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大量脂肪被分解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胆固醇显著增加,造成高脂血症,进一步加速动脉硬化。高血压也是中风的主要诱因,血压与中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成正比。高血压会使血管张力增高,长时间的紧绷状态会导致血管壁损伤,为中风埋下隐患。
当谈及治疗中风的有效中药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种药材:
1.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风寒、风热引起的中风有良好治疗效果。现代研究发现,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可扩张血管,增进脑血管流量,对中风有显著效果。
2. 鸡血藤:一种生长于云南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具有补血、活血、通络的作用。现代药理证实,鸡血藤具有抗凝血、促进纤溶等作用,能防治中风。
3. 红花:具有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红花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促进侧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中风症状。
4. 天麻:能养血息风,主入肝经,对于治疗血虚、风痰导致的中风等疾病有良好效果。现代研究证实,天麻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量,对中风有保护作用。
5.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功效。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机理在于改善血液流变学,使血液状态得到改善。临床中,益母草单方或配伍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如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对中风后遗症也有较好疗效。
这些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请注意,在使用任何药物前,请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