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论文
教育叙事
推荐度
小学教育叙事故事
推荐度
幼儿园教育叙事
推荐度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推荐度
研究所毕业论文致谢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叙事研究论文
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
作者/赵春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重大课题,并经历了“由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群体专业化转向关注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几乎与此,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在这种“范式转换”背景下,我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个人实践理论作为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并以叙事研究方法展开了教师对其自身的理解、筹划与更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实践理论的发展轨迹。深入认识这一研究方法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全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阐述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指叙事研究者通过对教育事件、教育故事的描述、呈现、叙述与分析,进而挖掘内隐在教育事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意义。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事实本身
胡塞尔的“面向事情本身”的思想,经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改造,成为其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就是通过对现象进行深描,以此揭示社会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以及事物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育叙事研究吸收了“面向事实本身”的有益视角,强调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实证主义研究比较,教育叙事研究更加关注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作为教育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生活世界基础上,通过故事、口述、现场观察、访谈等方式来深入探索个体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本身。
2.追求意义探索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的解释学核心是“理解”。这种“理解”使人类的表达具有了深层的意义,使个体生命体验得以延续和扩展。否则,没有理解,而只是文本的简单性、浅表性的陈述与呈现,那就毫无意义。教育叙事研究借鉴了解释学的这种思维和表达的模式,力求通过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呈现,在展现教育真实事件的,达到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沟通与融合,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解方式。所以,一项优秀的叙事研究,决不能是仅仅停留在教师个人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和个体心理感受的简单记录,而是要关注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价值,在使故事本身意义丰富化、不断超越故事自身意义的,叙事主体也完成了对自身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意义探索与超越。
3.注重故事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故事叙述,并不只是个体教育故事的简单陈述与描述,而是一个主客观相互建构的意义生成过程。叙事研究通过故事叙述将个体的生活经历加以描述与记录,并且逐步将经验内化为内隐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探索自身教育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支配自己行为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理念。另一方面,叙事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对故事的主观选择和建构,将自己的个人体验纳入个体发展规划中,“并在教师生活的整体社会背景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去选择并解释这些经验记录,从而形成一种关于未来发展的框架,对自己的后续行为起到一种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从以上两层意义上来说,教育叙事研究实质上就是一个客观实践、主观体验与阐释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探索过程。
教育叙事研究之于教师
专业发展的价值
1.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专业发展从“被动”转为“主动”
传统教育研究大都运用理性思辨的、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来进行,是一种凌驾于教育实践之上的、绝对理性的研究。其观点不可辩驳,结论不容置疑。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研究范式。研究专家掌控了“话语权”,教师作为被动参与者,其声音经常被“忽略”,从教育的实践者退化为执行者。而教育叙事研究正真使研究回归教师的教育经验本身,回归教育生活本身,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它提倡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为教师提供了适合自身情况和需要的科研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逐步提升职业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2.教育叙事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反思的实质就是自我批判,是教师“专业自修”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掌握“反思”这种方法,并在实践中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能力,即“反思能力”。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以多元的叙事形式来呈现和描述教师的教育事件、教育经验、教育活动的,使教师通过这种自我叙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找出优点和不足,进而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重构教育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生活不断审视,对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进行拷问。这样,教师就会渐渐提高反思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3.教师叙事研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合作平台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孤军作战”已无法适应新课程变革。,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专家教师和普通教师相互观摩、探讨、研究,使专家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逐步传授给普通教师;相同层次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上的相互支持、相互启发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专业环境。
合作就是利用差异资源,通过互动,产生积极效益。叙事研究作为桥梁,将教师同行之间联系起来。教师们通过合作叙事,讲述彼此的教育生活和教育故事,共享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营造一种合作共进的科研氛围;通过合作叙事,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研究问题的解决,并在合作研究中获得共同发展。
教育叙事研究视野下的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要想发挥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管理者需要从制度建设、氛围构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校本叙事研究制度。完善而科学合理的研究制度是发挥学校教研组织功能、教科研工作顺利运行的保障。制定叙事研究制度时要遵循~定的原则(l)人本性,即从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出发,以服务教师为宗旨,叙事研究制度要合乎学校实际并为教师所接受。(2)科学性,即制度设计遵循教育规律,符合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目标,还要注意制度逻辑的严密性和条文之间的`联系性。(3)民主性,即制度制定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吸纳教师参与制度设计、方案选择等环节。(4)校本性,即制度设计时,不应照搬照抄,而要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水平及对科研的需求,设计适合本校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叙事研究制度。
第二,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浓厚的叙事研究氛围。学校良好的研究氛围是一所学校的学习、活动、研究的文化积淀。而积极开展丰富的科研活动,是学校形成良好研究氛围的主要途径。学校要经常组织有关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比如,组织“我的教育故事”论坛,邀请教师漫谈自己的教育故事,交流心得,各抒己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征文比赛,动员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形成文字,并且设置奖项,优秀者可推荐在公开刊物发表,也可以集结教师的优秀叙事作品,以学校文集的形式予以出版。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不仅仅只是作为履行行政管理的程序,而是每次设置一个活动主题,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引领教师反思,真正让教师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真诚倾诉,共同分享教育智慧和经验。
第三,给予教师发展非正式组织以科学的指导和关注。近年来,教育叙事研究“草根活动”日渐兴起,这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非正式组织,较正式组织而言,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自发性,成员基于信任建立起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氛围更为浓厚。组织内的教师通过合作叙事,讲述彼此的教育故事,共享教育经验和智慧,营造一种合作共进的科研氛围。但该组织由于缺乏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教育专家的引领,加之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成员在教育研究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价值,缺乏研究勇气,缺乏科学的科研知识,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长期规划。所以,学校管理者在抓好校内常规研究活动的,也应给“草根”组织以科学的引领和扶持,邀请教育专家给教师讲解教师科研方法和知识,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使非正式研究组织健康成长。
第四,利用校园网络空间,鼓励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博客。博客以其“发布、分享、交流”的功能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利用博客进行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学校管理者可以将教育博客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平台,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行为客观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反思;成立校内教师博客群,定期组织主题叙事研究;定期举办校内优秀教育博客评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学校,撰写博客已成为教师考核的指标之一,完全与名誉利益、晋级评优挂起钩来,使博客写作染上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很容易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浮躁功利思想,最终也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要让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叙事写作,不是监督、硬性规定,而是重在引导。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200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教育叙事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叙事论文02-08
幼儿园教育叙事论文02-10
小学美术教育研究论文11-29
小学语文快乐教育理念研究论文05-22
教育叙事随笔02-09
小学教育管理叙事04-02
[美术论文]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08-11
幼儿园教育环境项目教学的研究论文03-16
教育叙事熄灯的风波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