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生活常识 2023-04-16 17:59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减肥人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

  一、乘除法

  一、教学内容P2~P14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3、 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4、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3、 能正确迅速计算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 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

  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

  3、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课时安排7课时

  六、教学进度第1~2周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 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5、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6、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三、 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2、完成P2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P4~P5

  知识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 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

  二、新授

  (一)路程相,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 )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该怎么比快慢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

  [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

  5、口答

  ⑴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

  ⑵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

  ⑶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

  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

  [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26页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

  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生能在预习或家长提前指导的情况下,正确书写竖式,这节课正需要这些孩子来激发全班思维,让同学们在看竖式的过程中,分析竖式计算算理、算法,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把竖式计算与口算算法进行沟通。

  【学习目标】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理解竖式乘法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新教材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写出算式并交流,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

  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寻找、自主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师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真漂亮,这栋电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进去了(智慧老人请你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层14户,有12层,这栋楼能住多少户?(板书并问)你能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4×12=(板书)或12×14=

  师很能干,一下就说到了乘法的意义。

  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的记忆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能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既为后面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算理做了铺垫,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钟)

  师这栋楼房大约能住多少人呢?我们用过去学过的方法估一估淘气他们住的楼房大约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14×10=140(户)。

  师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数,估得真快,了不起。还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吗?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10×10=100(户)

  师把它们都想成了整十数,很快地估出了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种估算方法里面,哪种更接近正确结果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得数是140更接近准确结果,因为这样估计的误差最小。……

  2、思考怎样计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钟)

  师这栋楼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试一试,把你计算的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请学生将自己的算法写在黑板上,只展示与竖式有关的算法,看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有代表性的三种竖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像“这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怎样算呢?”,“你能想办法算出14×12的准确结果吗?”,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欲望,也凸显了本节课的重点。

  师你能看懂这种方法吗?(口算)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提示乘法意义,也就是算几个几)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个14,等于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个14,等于28)

  140+28=168(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干。那这种方法呢?你能看懂吗?谁又来说一说?

  生12×10=120(先算每层楼有10户人,12层就有12个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层还有4户人,12层就有12个4,共48户)

  120+48=168(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得168)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变成14×3×4=168(人)

  师它转化成了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想得真好。大家都能灵活地运用我们学过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聪明和能干,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数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为学习竖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探索竖式计算14×12的方法(10分钟)

  师大家请看,两位数乘两位数还能用竖式计算?从结果来看,对了吗?

  生对的,都是168。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看一看,想想同学是怎样算的?(板书怎样算)先独立思考,再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说一说这些竖式是怎么算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第1,2个竖式都是先算2×14等于28,再算10×14等于140,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只是一个写了0,一个没有写0,但都不影响计算结果,都是对的。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步还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为1在十位上,代表一个十,相当于10×14=140,所以应该在结果上写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种方法相当于把140后的0省略了,但1对齐百位,4对齐十位,还是表示的140,对的结果没有影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样算出来的,真有数学头脑。

  大家明白了吗?还有补充吗?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层楼共住28户,就是2个14;再算的是10层楼住140户,也就是10个14。

  师你不仅知道它是怎样算的,还知道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样算的道理,太会思考了,值得大家学习。大家都听懂了吗?那你能看懂第三个算式吗?

  生它是先拿第一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4分别乘2和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数1乘2和1,得到120,将48和120相加,得168。

  师这种算法和前两种不一样,但它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通常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前2个竖式,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有0和没0都是对的呢?

  师问得好,谁能解释?

  生因为这题写0和不写0都不影响的结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写。

  师说得很好,就是这样的。

  生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1要写在百位上呢?

  师你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有谁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师同意吗?(生同意)这一点很重要,是我们竖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吗?

  [设计意图]把“用竖式怎样算”确定为本节课的探究点,很多学生并不会列竖式,通过观察同学列出的竖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研究它们每一步是怎么算的。不仅准确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强化理解竖式(5分钟)

  师还有疑惑吗?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问题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请注意!(课件演示每一步,并展示竖式计算的步骤)

  师28怎么得来的?()×(),也就是()个()

  具体怎样算呢2×14呢?请你认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设计意图]看得很仔细,你真会学习。)

  师第二步出现(14),它是怎么得来的?

  师有什么疑问?

  生4为什么可以写在个位?

  师问得真好谁来帮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个十,所以得到的是14个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写,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师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师同意吗?你们的脑筋转得真快,真聪明!现在你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了吗?请再看老师演示,谁来讲一讲?

  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一个结果,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到第二个结果,将两个结果相加。

  师你很会学习,并且很会表达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样!

  师现在赵老师可有问题了,对比口算和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竖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比如说竖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还是有,28+140=168,口算中还是有。

  师你太会发现数学最本质的现象了,说得很经典,谁听明白了?

  师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竖式这种新的方法都算出了准确结果,和哪个估算结果比较接近(生140)对,请你将书上26页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巧妙地通过“智慧老人提问”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

  【习题设计】

  1、竖式计算(5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很投入,我们来小试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竖式准确地解答这题吗?

  24×12 44×21

  师你想提醒同学做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吗?哪容易错?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错位,别算错了。

  2、密码门(3分钟)

  师淘气要邀请我们去他家了,可是他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喔这是一个密码门,密码就是23×13的结果,等于92怎么不对呢?赶紧帮他算算密码是多少?

  生密码是第二步算错了,23应该错位写,因为它表示230,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得299。

  ……

  师你们眼力真好,一下帮淘气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赶紧进他家吧!

  [设计意图]设计的练习,既让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学生在新课后的疲倦感,课尽趣依浓。

  3、(2分钟)

  师淘气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兴,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竖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简洁、方便的方法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什么方法?)用竖式计算。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很高兴大家今天有这么多收获,下课!

  (,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教具

  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

  师这是几时?这个时刻老师可能在做什么?

  生1我猜老师可能在上课。

  生2我猜老师可能在批改作业。

  ……

  师大家都猜得不错,那为什么有些小同学会猜得不一样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9时,有的说的是晚上9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9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9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在9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12小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圈晚上12时中午12时12小时

  接着演示板书

  第二圈中午12时晚上12时

  师一日有几个小时?

  1日(天)=24小时

  师一天有24小时,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2、体会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的记录一天的时间呢?

  多媒体出示钟面晚上12时记为0时……下午1时记为13时,……晚上12时记为24时。

  3、小练(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时间进行分类

  凌晨200 200上午700 700中午1210 1210下午100 1300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

  互换方法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

  24时的时数减12就是对应的普通计时法的时数。

  4、应用。

  (1)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中午1200( )

  下午100(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经过时间

  出示例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 )小时(课多媒体演示)

  四、口答(多媒体演示)

  1、选择填空

  小赵去看一场电影,电影从15时放到( )

  (1) 9时(2)17时

  (3) 9小时(4)17小时

  2、从6时到12时经过( )小时

  3、一个展览馆每天800开馆,1700闭馆,每天开放( )小时

  4、许老师今天上午7时进学校,到下午4时离校,许老师今天在学校多少时间?(课多媒体演示)(比较解法)

  五、聪明题

  1、小华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离校,他一天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时,第二天几时下班?

  六、交流。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2、同学们,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去了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从小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好吗?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上午9时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9时21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

  14次0次8吨√

  23次1次9吨

  32次2次10吨

  41次2次8吨√

  50次3次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7

  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

  教学设计流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

  1、继续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

  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

  4、肯定该生的板演。

  5、师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

  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

  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09-14

  第二册数学全册教案08-02

  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教案08-02

  数学 - 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08-02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六单元08-02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08-02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四单元08-02

  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08-02

  浙教版第五册全册教案08-02

  人教版第四册教案全册08-02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