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5

生活常识 2023-04-16 19:30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最新

  推荐度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推荐度

  军训新闻稿

  推荐度

  活动新闻稿

  推荐度

  虎年对联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新闻两则》 5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二、学习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层次。

  五、教学思路

  本课两则新闻教学重点各有侧重。第一则可从新闻的角度组织教学,第二则可从战争的角度组织教学。新闻的内容可以依照“标题—导语—主体”的顺序组织教学。

  六、教学过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课时)

  一、学生朗读,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

  鄂 豫 绥靖 阻遏 锐不可当

  二、背景介绍。

  三、介绍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又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其特点是及时性、真实性、简明性。

  四、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新闻的结构。

  1、全班读标题。

  2、男同学读导语,女同学读主体。

  五、内容探究

  思考讨论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2、导语从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3、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指导分析

  1、“百万”是实数。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准确性很重要。

  2、从导语可知渡江的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

  3、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叙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至结束),叙述东路军作战情况。

  4、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六、文章中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七、通过比较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

  (1)注意比较①②两句(下同),体会加点词语含义的不同之处。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共”只表示一般的.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②句的语言准确恰当。)

  (2)注意用语的准确和色彩的不同。

  ①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剩下的23日可渡完。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

  “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

  (3)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句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八、布置作业

  阅读第三层回答

  1.“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2.“同日"指的是哪一时间?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5. 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已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以吗?为什么?

  6. 第6句“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

  答案1. "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

  2. 21日下午五时。

  3.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4. 与第一句照应。因为这句中提到"防线是很巩固"的,"抵抗较为顽强"是与之有联系的。

  5. 要理解“歼灭"与"击溃"的意思。“歼灭"就是打死了,而“击溃",

  【《新闻两则》 5】相关文章

  (浙教版)《曲艺两则》08-02

  (浙教版)《论辩两则》08-02

  《梦溪笔谈》两则08-02

  《庄子》故事两则08-02

  短论两则08-02

  《傅雷家书》两则08-02

  《世说新语》两则08-02

  《人生的境界》 两则.08-02

  《新闻空间》拓展新闻新空间07-29

  《新闻空间》拓展新闻新空间07-29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