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推荐度
跳绳教学设计
推荐度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推荐度
《氓》教学设计
推荐度
挑山工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俨然(yau)阡陌(qian mo)诣(yi)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 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 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由于 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导语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 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 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 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 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间隔断绝了往 来。皆都。叹惋感叹,惋惜。延请。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既已经。志做记号。诣拜见,卧…·怯。如
此像这样。遣派。欣然高兴地。
四、小结
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 标记 寻向所志 向: 以前 寻向所志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从第4节到完)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问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呼陌交通,鸡犬相闻。 6.提问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问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8.提问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9.提问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减肥人网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 得埋下伏笔。 10提问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1.提问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 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三、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 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 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书设计 景色优美-环境良好-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五、作业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桃花源记》 设计08-01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11-02
《统计》教学设计08-02
数轴教学设计08-02
《宪法》教学设计08-03
《元素》教学设计08-04
《钠》教学设计08-04
密度教学设计12-10
浮力教学设计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