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生活常识 2023-04-16 20:01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教学设计

  推荐度:

  跳绳教学设计

  推荐度:

  《翠鸟》教学设计

  推荐度:

  泉城教学设计

  推荐度:

  《观潮》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

  一、新课引入:(设计意图: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一段动画:炎热的夏日,两个同学正在争论到哪里去凉快。一个说划船到湖中心去,另一个要到岸边树荫下散步。你认为谁的建议好?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到底谁说的对呢?学了这节课就知道了。(设计意图: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探究问题引入:(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明确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

  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个需要时间长?

  3、烧水时水需要的热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操作要点:随时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和合作好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分析、论证、总结得出结论,即探究问题:

  吸收热量的多少或者温度变化的多少,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今天我们探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设计试验:(设计意图:通过运用物理方法,明确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

  1、给出试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试验方案。

  2、各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取长补短。(操作要点:老师加入学生的设计环节,实时加以指点。)

  3、老师提出试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完成试验,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习物理方法的应用。)

  (1)怎样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控制变量)

  (2)怎样确定他们吸收的热量相等?(控制变量)

  (3)怎样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四、学生实验。

  五、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比热容的概念。(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1、各组展示实验数据

  2、学生发现:从数据中得不到物质的特性。

  3、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总结:物质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性质(吸热能力不同),但是要比较这种特性需要控制几个变量。(操作要点:对学生的正确猜想和从实验中得到的有用信息随时加以肯定,从而引导他们往正确方向前进。)

  4、教师总结:为了方便的比较这一性质,我们引入了“比热容”。

  5、引导学生分析比热容表,得出一般规律。

  比热容教学设计(二)

  比热容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学生往往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笔者认为,授课时应大胆改进探究实验,在“探究思想”的前提下建构“身边的物理”,采用更为科学的探究流程,才能真正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对执教本课时的课堂实录稍作整理并阐述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

  问题引入:清晨起床后,我想吃完方便面后再去学校,水瓶中又无热水,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1)我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还是烧开一壶水煮方便面?

  (2)若现在有温水,也有凉水,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3)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4)与水温升高多少有什么关系?

  (5)使用热水袋的目的是取暖,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可以换成相同初温、质量的煤油或砂石吗?

  (6)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而水却温度适宜,这是为什么?

  (说明: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二)猜想──科学结论的先导

  问题引入:由此你认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外,可能还与什么有关?

  学生能猜想到物质吸、放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科学探究的具体化、程序化

  从猜想中直接引出探究课题: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有关吗?

  问题导引1:选择何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科学?在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选择水、干砂石既可满足“不同物质”,又可使探究对象更具普遍性,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水、砂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

  问题导引2:如何确定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有关(请提出两种方案)。

  学生经讨论后提出:一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吸收相等热量后,测量温度变化;二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说明: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气氛。)

  问题导引3:根据方案设计器材。

  抽取方案中的共性后不难得出需要热源、温度计,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天平等器材。

  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一是用电热源或热水做热源;二是减少砂量增大砂的相对受热面积,使用搅棒,使砂的内部温度很快一致。得出本次操作可用如下器材取代:直径为20mm,长为20mm的试管两支,砂和水,带孔橡皮塞两个,温度计、一次性塑料杯一只,开水。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科学事实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

  实验步骤:用天平称出15g砂,用量筒量出15mL的水,(www.fwsir.com)分别装入试管中;用带孔的橡皮塞插上温度计插入砂和水中;在塑料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杯中同等深度(以热水浸没砂面为准)8~10s拿出,读出砂的温度不再上升时水和砂的温度。

  误差分析:水、砂的热传递方式不同,但水在形成对流前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传导,控制放入热水的时间是让冷水和砂吸热期间的传热方式相同,但15g的水比砂的体积大,在拿出热水后放热速度也有差异。

  实验反思:本实验所得数据能较好地反映问题,且操作简捷,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需要的物质量较少,干砂较易收集,操作时应注意使用温度较高的热水,使热水与待研究的物质有较大温差。

  (五)分析与论证──“实验后的思考有时比实验本身更重要!──牛顿”

  问题导引1: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砂石均升高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学生不难得出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问题导引2:水和砂石谁的吸热能力强?

  学生也不难得出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吸热能力强。

  问题导引3: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实际授课时会发现学生较难用物理语言组织表达,教师类比密度概念的建立进行了启发,

  得出:可采用比较单位质量、升高1℃的水、砂吸热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通过类比不仅可以建立比热容概念,同时可让学生意识到比热容同密度一样属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接下来的比热容的定义及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解决。

  (六)应用──体现知识的价值

  知识应用体现从物质走向社会,同时也渗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观。

  1、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举例说明它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我国新疆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3、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而夏天将降低2摄氏度?

  我对科学探究流程的理解

  杨振宁在与科大学生交流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科学原理是浅显易懂的……真正需要探寻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最伟大的发现往往来自于最平凡的认知。”科学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能设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总之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物理,而并非“书本上的方块字”和实验室中“冷冰冰的仪器”。教师要敢于联系学生实际,大胆地重组教材结构,再赋以教材新的理念,真正体现“生活即物理”。

  比热容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在设计时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趣引新;通过设计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联系社会生活,拓展升华,来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设计:

  问:同学们有烧开水的经历吗?

  问:是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问:将一壶水烧开还是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问: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的多少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高吸收热量越多。

  问:在烈日当空的夏天,我们都有过在沙滩上玩耍的经历。当我们光着脚在沙滩上奔跑、在浅水中行走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问:你能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板书课题。1、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2、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回答、得出结论。

  结论一: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结论二: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当老师提到美丽的青岛海滨,同学们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都会抢着回答。都有“脚在水中感到凉,在沙滩上感到暖”的生活经验。

  经过思考、讨论后提出:物质吸热,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吗?

  问:同学们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吗?同学们能谈谈猜想的依据吗?

  老师在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后继续引导:对于不同的物质,我们就以水、沙子为例,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暖量是否相同?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呢?

  1我们如何保证所取的水和沙子的质量相等呢?怎么样确定它们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呢?通过什么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呢?

  2上述的方法是我们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3大家如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请大家写出实验的步骤,并设计表格。

  4请小组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

  5分析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哪些更优秀?应选哪个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时注意:尽管方案的设计者已考虑到了两盏酒精灯的火焰要尽量一样大,但实际上难以控制。最好用同一热源,要求用开水。万一水不开,也可考虑把这一装置固定到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还有此实验玻璃仪器较多,要求同学们安全使用仪器。

  师问:

  1、根据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怎么办?

  3、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暖量后,升高的温度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4、通过探究,现在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它们吸暖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5、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6、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比较不同。

  7、物质的吸热能力。

  8、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给密度下定义的?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怎么办?

  这样,通过类比不仅可以建立比热容概念,同时可让学生意识到比热容和密度一样属于物质的基本属性。

  【比热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比热容08-03

  比热容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06-23

  比热容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06-19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11-02

  教学设计格式08-17

  《统计》教学设计08-02

  数轴教学设计08-02

  步测教学设计08-02

  《通分》教学设计08-02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