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生活常识 2023-04-16 20:01生活常识www.jianfeiren.cn

  循环小数教案

  推荐度

  小数的性质教案设计

  推荐度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推荐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推荐度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减肥人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复习铺垫

  ⑴0.7表示十分之()

  0.38表示()

  0.925表示()

  ⑵计算1.36×123.08×25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扩大到要的10倍12

  ×0.8扩大到要的10倍×8

  0.96缩小到要的9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再点上小数点。

  3、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平方米。

  师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5扩大到要的10倍15

  ×0.9扩大到要的10倍×9

  1.35缩小到要的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a.大于b.小于c.等于

  ⑵a×b<a(a、b均大于0),则b()

  a.>b.<c.=

  ⑶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a.12.75×8.3b.127.5×8.3c.12.75×0.83

  设计意图设计巩固练习题借以对新知识的巩固加深,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67×2.09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小数乘小数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深化探究,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5)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例40.56x0.04=

  2、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讨论

  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

  3、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畅谈收获

  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4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习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x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0560.056

  x0.15x0.15

  280280

  5656

  8400.0084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比较例3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第二个因数(0.15)比1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例4第二个因数(2.4)比1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实践创新

  1.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x0.252.6x1.08

  2.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0252.005

  x0.18x0.009

  20018045

  25

  450

  个人见解

  一个数乘小数

  板书设计例30.056x0.15=0.0084

  0.056

  x0.15

  280

  56

  0.00840

  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

  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

  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8.5x2.4=(吨)

  答九月份产奶吨。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生提问题。

  3、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

  1.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师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5页,例3、例4;第7、8页,练习一第4-6题。教材分析

  “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对其中的处理做出合理解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还要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正确笔算小数乘小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86×73.5×16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生板演。

  (2)反馈,校对答案,并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清晰阐述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呈现例3主题图。

  (1)引导学生独立审题后指名列式1.2×0.8。

  (2)请学生估一估1.2×0.8的积。

  (教学预设1.2×0.8≈1×1=1(平方米))

  (3)提出问题1.2×0.8的积到底是多少?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

  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设三种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生2:1.2生31.2

  ×0.8×0.8

  9.60.96

  (5)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积是9.6还是0.96,为什么?

  在澄清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阐述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书。

  ②观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形式不同,数学本质是相同的。

  (6)引导学生观察竖式,讨论以下问题

  ①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②比较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发现0.96比因数1.2小,比因数0.8大。

  【设计意图由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乘法计算,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的乘法。,具体的长度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呈现了学生不同的算法和错误,并为此资源组织学生辨析、沟通,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2.基本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观察并判断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如6.7×0.3的积比6.7小,比0.3大;

  2.4×6.2的积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积比0.56和0.04都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几位学生板演。

  教师应注意收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0.56

  特别是计算0.56×0.04时,学生可能出现如右错误×0.04

  0.224

  (3)校对答案,并指名说一说算法和算理,重点讨论0.56×0.04的积到底是0.224还是0.0224?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这些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四人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面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整数乘法的学习经验中,学生已经建立了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两个因数相乘(0和1除外)总是越乘越大”。教师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习使学生打破这种片面的认识,即要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因数(0和1除外)相乘,积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大,也可能比两个因数都小,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大,比另一个因数小。在“做一做”的计算前,先引导学生判断积和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正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上述错误认知。如果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积与两个因数的大小关系,那么当学生面对“0.56×0.04=0.224”的错误时,

  就能自觉地进行校正。在教学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10题时,将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判断积与因数大小关系的方法。,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道理,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分数乘法意义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3.7×4.60.29×0.076.5×8.4

  (1)先引导学生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其中6.5×8.4的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可能会有争议,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

  (2)独立计算。

  (3)投影反馈,重点是第3小题。

  6.5

  ×8.4

  260520

  54.60

  6.5

  ×8.4

  260520

  5.460

  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当乘积末尾有0时,是先撇去0再点小数点,还是先点小数点再撇去0?②6.5×8.4的积为什么变成一位小数?

  2.口算训练。

  0.7×0.61.2×72.5×0.43.6×10

  0.3×0.29×0.090.04×0.51.25×0.8

  四小题一组,口算卡片依次呈现,学生独立写答案,然后校对答案,重点落实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3.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4题,反馈时选择其中三个算式说一说想法。

  四、课堂

  请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5题和第6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人步行每小时4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小结】在倍比关系中,倍数也可以是小数。

  2.学习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

  (2)汇报交流,典型方法板书。

  【小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8页第7题。

  3.课本第8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提高练习】

  5.课本第9页第10题。

  6.课本第9页第11题。

  7.课本第9页第12题。

  8.课本第9页第13题。

  【拓展练习】

  9.课本第9页第14题。

  (四)全课

  在乘法中,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4.90.18()

  900.05()

  0.320.85()

  2.一个皮球的价钱是2元,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皮球的9.6倍。一个小足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 篇8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

  小明搬了新家,也有了自己的小房间。这是他家部分房间的平面图。

  1.153.62.7

  阳2

  2.8台卧室厨房

  客厅3.21

  3书房

  4

  3(单位米)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呢?

  你能列出算式吗?

  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板书33=2.72=2.83.6=

  3.244=1.152.8=

  2、比较

  师比较这三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组算式是整数乘整数,第二组算式是小数乘整数,而第三组算式是小数乘小数)

  师你能计算哪个房间的占地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能求出书房的面积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33=9平方米书房的面积是9平方米。

  我能求出厨房的面积2.72=5.4平方米。我是这样算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272=54,因为2.7中有一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1位,点上小数点。

  我能求出客厅的面积3.214=12.84平方米。我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为3.21中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2位,点上小数点。

  师刚才大家很快算出了书房、厨房和客厅的面积,那么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有多大呢?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二、初窥端倪

  (一)估计

  1、估一估

  (1)、师我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把估计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的同桌是怎样估算的?你的方法呢?

  (3)、全班交流

  方法一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它们最为接近的较大的整数4和3,43=12,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小于12平方米。

  方法二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跟他们最接近的较小的整数3和2,23=6,把两个数都看小了,所以面积大于6平方米。

  方法三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和2.8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3和3,33=9,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方法四我的同桌是这样估算的(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看成4,把2.8看成2,24=8,把3.6看大,把2.8看小,所以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

  2、确定积的范围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3.62.8的积的范围吗?

  (二)猜想

  1、质疑

  那3.62.8的积到底是多少?这需要我们去计算。

  2、猜想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3.62.8可能会怎样算?

  学生猜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板书猜想并画箭头指向整数乘整数)

  师它们的积里可能会有几位小数?

  学生猜(积里可能会有一位小数;积里可能会有两位小数)

  (三)实验

  1、尝试计算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按你们自己猜想的方法尝试计算。

  2、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

  3.63.6

  2.82.8

  288288

  7272

  10.08100.8

  (四)验证

  师这仅仅是我们用猜想的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正确与否还需要我们来验证。

  你们有办法验证吗?请小组验证并交流验证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实录1、学生验证。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验证方法

  方法一我是用刚才估算的结果来验证的小明房间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所以,10.08这个结果比较合理。

  方法二我们组是用计算器验证的。3.62.8=10.08(平方米),没错

  方法三我们组是把3.6米和2.8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有没有和他们组的方法一样的?如果这样做,一定要注意什么?)

  方法四我们组是运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验证的把3.6看成36,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也就是把3.6扩大了10倍,把2.8看成28,小数点也向右移动了一位,把2.8扩大了10倍,算出3628=1008,1008比原来的积扩大了10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除以100,小数点应向左移动2位,所以3.62.8=10.08(平方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推理过程)

  三、再探明理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那是不是也能算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推理过程

  (挑选一些学生的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15

  28

  920

  230

  3220

  1.15

  2.8

  920

  230

  (学生自行解释计算过程)

  3.220可以化简吗?根据是什么?

  3、师你是怎样检验的?

  四、归纳方法

  过渡语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善于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好样的。接下来,徐老师还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善于发现和)

  1、比较明晰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词,并把它们重重地读出来。

  学生汇报。

  师能运用你们的发现来画龙点睛吗?

  2、画龙点睛(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3、概括方法

  师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你的同伴是怎样说的?你呢?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跟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吻合的,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五、运用

  1、牛刀小试

  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1482.3=14.82.3=1.482.3=0.14823=

  2、明辨是非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1

  3.54.5

  125820

  75656

  87.57.380

  3、我是小判官。

  (1)3.258=4()意图估算

  2、生活小主人

  (1)星期天,小伙伴们要去小明家去参观他的新房间,小明去超市买一些食品来招待他的好朋友们。

  商品名称

  苹果

  饼干

  香蕉

  单价

  4.5元/千克

  10.4元/千克

  3.46元/千克

  数量

  1.8千克

  2.5千克

  1.2千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小数乘小数01-23

  数学教案-整数乘小数01-23

  数学教案-小数乘整数01-23

  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08-15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教案模板12-07

  《小数乘小数》说课稿11-01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2-13

  小数乘整数01-23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案08-30

Copyright@2015-2025 Www.jianfeiren.cn减肥人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