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推荐度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推荐度
高考议论文高中
推荐度
高中教育教学心得
推荐度
论文自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尝试
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许富繁
【摘 要】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学为例,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尝试,分析教学过程与策略,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25-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讲学时采用的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于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也同样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把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出来。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主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公民珍惜这一权利。二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况且当今不少公民存在“厌选”的情绪。为了化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设疑导入,走进新知
播放84岁的申纪兰连续12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视频,扩大学生视野,启迪思考。用视频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申纪兰是怎样成为唯一一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二)引出问题,激活思维
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话声刚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笔者把问题整理一下,用PPT展示。
问题1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2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3如果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探究解惑,得出结论
探究一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申纪兰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较轻松,学习兴趣也得到增强。
师申纪兰怎样能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
生1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生2申纪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www.fwsir.Com)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由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并受到保护。
探究二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递进而展开。
师我们各位都是中国公民。那么请问,同学们参加过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领导人的选举吗?
学生没有。
师这是因为,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对行使选举权的资格有着严格规定。
师 我国宪法规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师反过来讲,在我国,哪些人不享有选举权呢?
生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在我国不享有选举的权利的有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师为什么外国人没有参与选举的资格呢?
生选举的权利属于政治权利,与国家主权相联系,它只能赋予本国公民,不能给予外国人,这是理所的。
师而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什么也没有选举的权利呢?欣赏了小品《三个小孩去选举》后大家也许就明白了。
A,B,C三位同学扮演孩子,甲、乙两位同学扮演父母,老师扮演选举活动的主持人,共同表演父母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去参加乡人大的选举,三个孩子追着主持人要选票,但没有得到,于是去抢父母的选票。三个孩子拿着选票你看看,我看看。A说“选票上没有卡通图画,一点也不好看。”B说“选票上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选谁好呢?”C说“谁给我们买泡泡糖吃,我们就选谁,你们说好不好。”A,B齐答“好。”甲、乙说“孩子们,别闹了,你们还小,没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小品风趣幽默,引人深思,教师此时可继续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从小品中三个孩子的表现,说一说法律为什么不赋予未成年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生1未成年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生2未成年人尚无选举的'能力,不能享有选举权。
师回答得很好,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下面再请同学们分析一段对话。
(多媒体显示)
甲听刚从监狱出来的顺子说,里边的人也有选举权,你说奇怪不奇怪。
乙你可真逗,这怎么可能呢?
甲这你就不懂了吧,犯人也是公民,怎么没有选举权呢?
师请问,犯人有选举权吗?
生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年满18周岁的犯人有选举权,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犯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没有选举权。
接着教师继续置疑,由学生来解疑。
课件(1)遵纪守法、成绩优秀的初一学生; (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0多岁的农民; (3)深爱中国的德国大学生; (4)因为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中国公民; (5)张某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 (6)在抢险救灾中光荣牺牲的李乡长。
师以上人员哪个享有选举权?哪个没有选举权?
生 (2) (6)享有选举权,其他的没有。在我国具有选举权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结论(多媒体显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四)提升,拓展训练
1.学以致用,畅想未来
将来有一天,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学生畅所欲言)
生甲我将珍惜好自己的选票,把它投向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让自己信赖的人进入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好务。
生乙我将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让农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向富裕之路。
生丙我将更多的眼光去关心失学儿童,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丁我将更关注环保,深入调研,为环保事业建言献策。
这一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伸。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化知识为能力,达到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就是认为学习政治没用或者不会用,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教师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设计出难度合适,具有主观开放性、活动探究性、生活体验性的习题,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梳理,提升能力
在完成以上四个步骤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夯实基础。
二、教学感悟与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核心,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坚持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运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平等。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发挥帮助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学中笔者不是把教材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梳理,提炼运用,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难点的目标,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设疑,让他们动口说、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手做,参与其中思考、感悟、,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坚持开放互动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对话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出来,在信息交流中实现沟通、补充,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与感悟,达到心灵与感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生互动体现在合作探究中,他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合作中前进,在讨论中提高,在分析中感悟。课堂教学因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更精彩。
第三,坚持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习惯养成。课堂参与即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教学中所设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且问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放飞自己的思维与心灵,更好地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学会梳理。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并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与梳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策略,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从分层设问探究到共同发展。笔者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层次差异性,构建难度不同的梯度探究问题。对学困生设计一些稍作思考就得到答案的问题,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设计综合性提问,促使他们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理论加以综合概括,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尖子生设计思辨性强的问题,以训练思维变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分层设问探究的,要注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法中,教师应怎样因材施教?是强弱分层好,还是强弱结合好?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五,坚持精心准备,注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探究式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问题的提出其实经过教师精心的准备,带有很强的预设。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很不错,但学生自主性发挥得还不够,尽管有学生在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以及对待选举的态度上有一定的自主观察和思考,但总体来看还是预设的多,生成的少。所以,究竟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今后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陈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运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3]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4)
[4]卢芳家。政治课沉闷问题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10)
[5]王爱琴。非问,无以广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9)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03-25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论文09-16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10-27
试论高中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论文)11-2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11-03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06-25
高中素描教学论文03-25
如何打造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07-18
我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观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