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骨增高多少钱(德国断骨增高费用)
断骨增高多少钱(德国断骨增高费用)
2021-10-06 09:15:09
1
李亚诺,是一名1米67的北方高中生。
在北方一众高个子的影响下,李亚诺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
在学校,他遭受同学嘲笑。
常常因为身高问题,与父母闹得不可开交。
为了长高,他去医院做检查、拍片子,却被医生告知,机体已经失去了自然长高的潜力。
身高带来的刺痛感,使李亚诺开始了“求偏门”的道路。
那些年,网络已经足够发达。
各种增高小广告早就从路边的电线杆和小传单上,搬到了各种百度知道和QQ群里。
李亚诺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快速增高”、“成人增高”宣传里,知道了一种名为“断骨增高”的手术。
在20岁生日那天,他选择“脱胎换骨”。
这手术听起来很残忍,甚至很多人都将它视为都市怪谈或是莆田广告,但这是李亚诺减肥人网希望的寄托。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和考察,他为自己选定了一位“主治医生”,计划在两条小腿部位各增高7厘米。
手术过后的李亚诺,两条小腿上多了一副架子,麻醉效果逐渐褪去,剧烈的疼痛随之袭来。
两条小腿无法发力,整整一年,李亚诺拆掉了腿上的架子。
在手术和康复费用总共花去16万余元后,他长高了7.2厘米。
看似手术很成功,李亚诺也如愿以偿,可短暂增高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后遗症。
渐渐开始出现X型腿、骨外翻、足弓塌陷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
医生坦言,即便复健做得再好,腿部肌肉也很难恢复以前的灵活。
这种美名“增高”术,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断骨增高术”又称“肢体延长术”。
顾名思义,先通过手术将双腿截断,利用仪器将骨头两端拉开,等到新骨头长出来填补空隙,继而达到延长骨头的效果。
手术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钻头打孔,用锤子精细的敲断。
再为患者佩戴牵引器材,及钢钉,让骨骼稳定后进行拉伸分离。
随着新的骨头、神经、动脉会逐步增长,来填补拉伸下的空隙,完成增高。
另一种手术方式相对现代化,叫“骨髓针”技术。
只需在膝盖处切开一个小口,将可伸缩的牵引针插入骨中,再进行断腿处理。
不过,无论哪一种手术方式都够骇人听闻。
网上有一组“断骨增高术”前后对比图
左图架手术过程中,右图外固定支架拆除康复期。
看图就能知道,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临床手术,而是复杂漫长伴随疼痛且危险系数较高的大型手术。
,国家限制,只有具备完善条件的好看的电视剧综合医院或骨科专科医院才有资格实行。
不过,手术过后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
你还要经历三重关。
如果度过了早期感染、神经血管延长问题和钙化,才可能不会有问题。
因为手术的风险过高,后期康复又十分漫长,所以医学界并不提倡通过断骨手术来达到增高的目的。
尽管有关部门已明令禁止,但依然有不少中介、医托在各种渠道里大肆宣传,怂恿人们进行“断骨增高”。
一些人不惜花上“天价”远赴国外。
前往德国做断骨增高术的,每月人数大约在20人,其中五分之一是中国人。
而手术费用前前后后算下来,高达85万元左右。
一般选择做这项手术的人,多数是对“增高”有执念的人。
2
这种如今听起来骇人听闻的手段,最初诞生时,却曾为无数军人带来健康福音。
这项手术的创始人名叫加·阿·伊里扎洛夫。
那时候二战刚刚结束不久,从前线撤下来许多伤残士兵。
这些士兵的伤口极难处理,部分不幸的士兵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里扎洛夫发明了“骨折固定器”。
固定器被“用反了”之后,不仅病好了,腿也长了。
那些战伤后发生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的士兵,不仅骨折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顺道还解决了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于是,“断骨增高术”就出现了。
尽管伊里扎洛夫的发明带来了许多成功案例,但却一直未得到广泛认可。
还有许多专家公开号召禁用这种方法。
被视作乡野村夫的伊里扎洛夫,他的“土方子”和严谨的科学界站在对立面,持续了十多年。
直到跳水冠军布鲁梅尔的出现,人们开始正视这项手术。
布鲁梅尔因腿疾,医院为他进行多达32次手术后,最终决定为他截肢。
作为一名跳高运动员,自然无法接受截肢的决定,于是他找到了伊里扎洛夫,试试这个“土方子”。
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猜到了,被判了死刑的跳高运动员,在伊里扎洛夫的手里重获新生。
“土方子”治好了大明星,伊里扎洛夫名声大噪,他的理论受到了认可,学界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本是为了重塑士兵残肢而努力的乡村医生,想来也没有料到,这项为了解救患者性命而开创的技术,却成了后人诱骗“断骨增高美容术”的基石。
人们发现,伊里扎洛夫的技术简直就是“科学增高术”的范本。
成年后的强行拔高瞬间变得“如此简单"。
20世纪末,民间疯狂涌现提供此项技术的私人医院。
为了互相竞争,部分医院甚至打出”一月长高十公分“的标语,宣称可以在短短几月内为患者牵拉腿部长达十几厘米。
求美者趋之若鹜,但治疗手段被滥用为美容术的风险很快一一涌现。
这些不合理的操作,导致许多患者出现神经与血管损伤,甚至还有瘫痪和死亡风险。
中国卫生部也明文该手术禁止用于美容项目。
它的适应范围,仅包含先天畸形、外伤、肿瘤、感染等原因所致的骨缺损、肢体不等长和肢体畸形。
尽管如此,在主流网站搜索”断骨增高术“,还是有许多信息在流传。
百度贴吧上“断骨增高”的话题有6000多人,近50000条帖子。
有询问手术情况、地址,联系方式的。
还有发布拼团信息的(今年组团希腊的群)
进群前先要交240欧元通过面诊。
手术费用,加上后期康复,前后需要人民币80万。
希腊还不是最贵的,最贵的是德国,手术和康复大概要人民币210万元。
不只在贴吧,QQ群、豆瓣等很多网络平台,都有“断骨增高术”的身影。
一边是中国卫生部门明令禁止和大量经媒体曝光的失败案例,另一边却是整个社会弥漫着的身高焦虑和长高需求。
于是,大量打着“分享手术案例及夸谈”的中介、医托,甚至骗子,怂恿大众进行此项手术。
还有人利用这些平台行骗,要求先付一部分钱,等钱到账后,他就不见了。
3
在贴吧上,有位网友问了一个问题,也正是我疑问的。
“为什么贴吧上的案例都是成功案例,那些失败的呢?”
这样一项大型手术,腿部又都连着人的骨骼、骨髓、经脉、关节等重要器官,稍有一点闪失,任何一项风险都是常人无法承担的。
实际上因为“断骨增高”落下残疾的人有很多。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发现,即使是近两年,也有不少因断骨增高手术失败产生的纠纷案件。
即使患者最终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了经济赔偿,但落下的终身残疾终难弥补。
虽然中国明令禁止应用于美容项目,但“断骨增高术”在印度却十分火爆。
不少外国人慕名而来。
在印度这是一项相当普遍的手术,因为价位相较其他国家低了整整4、5倍。
虽然手术普及,但印度医生却表示
“断骨增高是整形中相当困难的手术之一,但有许多印度医生只经过1-2个月的实习时间,就因为客源过多而直接对患者进行手术。”
患者就像是实验的白老鼠一样,结果都是未知数。
24岁的小陈,在一家广告上看到了“打造广州第一人造美女”的标语,于是便打过去询问。
美容医院告诉小陈,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断骨增高术,可以长高5到10厘米。
小陈动心了,决定接受这项手术。
可在手术后的时间里,小陈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术后疼痛,持续了近两年,至今还伴随着她。
创口不断流脓水、流血水,无法弯曲,无法正常走路。
如今,小陈的确长高了,却成了一个走路拖着一条腿的残疾人。
《经济半小时》曾报道过发生在广东珠海的一件事。
20岁的刘丹,在珠海斗门区某镇的一家医院做了一次增高手术后,再也没能站起来。
做完增高术的刘丹,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不仅腿部肌肉神经坏死,足部失去知觉,而且患上了骨髓炎。
即便用最好的治疗也无法恢复正常行走了。
在美容整形行业中,“断骨增高术”一直饱受争议。
这种人为地打断骨头再拉伸,恢复的再好,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后遗症。
在卫生部政策出台前,断骨增高术的市场非常混乱,很多美容机构打着“变美”的名号,纷沓而入。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无门槛或低门槛的技术范畴。
更多的是超越了美容的范畴,属于骨科的范围。
近年来,媒体报道过不少类似以上案例。
1998年,方某在北京昌平某私人医院做增高手术失败,导致两腿不等长,畸形外翻,鉴定为八级残疾;
2000年,河南商丘梁某做增高手术失败,导致双腿严重外翻;
2001年,王某在河南郑州某医院做增高手术失败,导致小腿畸形。
所谓中介、医托口中的“很安全”,是否真的毫无风险呢?
无论是从向外固定的“增高器”,还是自身肢体延长速度过快,或是个人骨骼再生规律没有完全把握。
哪一项,都足以导致“瘫痪”的高风险。
,普通人中还有3%-5%的骨不连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旦手术前未发现,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而顺利做完手术的人,有些只能一辈子坐在轮椅上度过;
有些则面临长短不一,走路困难。
这样的悲剧案例不胜枚举。
一边是手术高风险,高频率的并发症,一边则是一些资质存疑的小诊所、美容机构,也在违规开展断骨增高手术。
或许每一个接受这项手术的人,都认为自己不是那个低概率的人,可一旦发生,就是100%。
我在开篇的结尾中说,一般接受这项手术的人,都是对“增高”有执念的人。
,他们不知道还有一句话
“衡量一个人的维度,不应该只是身高。”
4
在了解增高术以前,我不知道人们为了增高愿意尝试无数种方法。
吃的、用的、贴的、垫的,应有尽有。
淘宝的“生长胶囊”、测试的“增高贴”、口服的“液体钙”和注射的“生长激素针”……
对于这些,我还是想说一直信奉的一个观点
“这世上的任何东西,没有不需要努力与付出就能轻易获取。无论是金钱还是健康,都是长期努力践行的结果。“
一旦违背它的自然生长或发生规律,那么你付出和失去的将远超你的想象。
在医学领域上,任何一项临床手术都是伴随风险的。
那些成功的手术,不过是它本身手术风险低,患者承担的风险小而已。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患者本身与手术之间相契合。
那些并不契合的,也就是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像削骨、断骨增高,以破坏身体本身器官为前提的手术,都是伴有较高风险的。
不盲目跟风、不攀比,理性看待医学治疗,不低估,也不高估。
更理性看待市面上的“文字广告”,每个人离“健康”真的并不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
http://www.diemang.com/post/23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