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改进对策
10KV箱式变电站投入运行,通过这么多年的投入运行经验来看,发现箱式变电站存在部分影响安全或稳定运行的因素,应及时解决。
(1)箱式变电站的10kV出线开关柜为带机械闭锁的全封闭开关柜,并都装有线路侧接地刀闸,在操作中,如合上接地刀闸时,无法对线路进行验电(电缆进出线一端电缆头在站外钢管塔上,无法验电;另一端在开关柜内,开关柜为机械闭锁,在未合上接地刀闸前不能打开开关柜门,也无法验电)。如果在开关柜前面板上装设三相带电显示器,就可监测线路带电情况摘自:工变电器。
(2)箱式变电站的10kV开关柜内相对狭小,有检修、试验工作时需拆开开关柜后的箱板,一是固定螺栓较多,拆卸不方便,拆卸几次后有的螺栓会出现"滑丝"现象;二是开关柜的后箱板排列紧密,距离较近,容易误拆、误入。如果把箱后的箱板改为活动的箱门,加装与线路侧接地开关的闭锁,只有合上接地开关后,才能打开后箱门摘自:工变电器。
(3)在箱式变电站中,35kV和10kV变电箱体只有一扇门,安全通道没有第二出口,如有异常情况不利于人员撤离,应该在箱体现有门的对称侧再安装一扇门。
(4)箱式变电站为无人值守变电站,35kV、10kV变电箱为全密闭结构,箱中如有异常(箱内温度过高,火灾等),运行、监测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会引起故障升级或损失加剧。可在箱内装设温度、光烟报警器,信号由扩频通道上传到调度监控机。
(5)35kV、10kV变电箱内结构紧凑,现场操作时,填写调度命令票和许可工作票时,没有办公地点,多在凸起的电缆沟盖板上填写。在箱内的通讯器材无处放置,电话多放在地面或操作机构上,箱内消防器材占用通道,影响正常操作维护。可在10kV变电箱内预留一个开关柜的位置,旋转办公桌椅、通讯器材、消防器材、备品备件等。
(6)35kV、10kV变电箱下电缆沟为半潜地下的封闭结构,因地下水位较高,电缆沟内长年积水,使变电箱内湿度增高,影响设备运行安全、降低绝缘强度、加快设备锈蚀。如果在封闭的电缆沟入口处设一集水坑,沟内纵向预留导水槽,就可将水引至集水坑,用水泵自动抽排。
(7)变电箱内照明、排风扇和事故照明线路全部是明线在箱顶或箱壁布线,既影响美观又不安全,可采用线槽布线或在箱体夹层中布线。
(8)35kV变电箱内操作走廊宽度为1.0m,10kV变电箱内操作走廊宽度为0.8m,并且有操作机构突出,实际空间只有0.6m,操作杆为活动拔插式,长度为0.5m,操作人员在拉合隔离开关时只有在操作杆旁侧进行操作,极为不便。可在设计箱式变电站时考虑加宽操作走廊。建议35kV变电箱内操作走廊宽度为1.5m,10kV变电箱内操作走廊宽度为1.2m。
(9)35kV变电箱内,操作箱高度为2.7m,操作时需用梯子或高凳,各断路器的紧急分闸把手装在开关柜正面,加之箱内空间狭小,容易误碰设备,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建议降低35kV操作箱高度,参照10kV开关柜上的操作箱高度安装。
(10)35kV进线开关柜没有接地开关,柜内也没有接地极,而线路清扫、开关检修工作中常常需要在线路侧装设接地线,临时固定在箱体上不符合规程要求。可在35kV进线开关柜内焊两组接地极。
(11)摘自:工变电器变电箱顶部为了防雨都加装了防水层,防水层与箱顶的金属层膨胀率不同,时间长了边缘会分离,在大风时会造成防水层剥离,使箱内进水或剥离部分落到主变区,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建议安装防水层后,在箱顶边缘出檐处用扁铁或铝排做压条,与箱顶固定为一体,防止边缘剥离。
(12)35kV、10kV所用变及TV柜前面闭锁把手与下侧柜门距离太近(柜门内为所用变低压侧开关及TV的二次保险),闭锁把手在正常位置时,妨碍下侧门的开与关,建议将闭锁把手锯掉一半,以满足下侧柜门的距离,半截的把手在使用中很不方便,如果在设计时降低柜门的高度(柜门内部空间很大,可以适当降低柜门),或者调整闭锁把手的位置,也可将闭锁把手更换为折叠式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