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80年代电视机什么配件组成
若论电视机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机壳、显像管(附偏转线圈)、机械高频头(分V头和U头,U头是手动电调谐,接收不同波段的电视信号)、电源变压器、电路板、喇叭等部件。有的电视机还附带着拉杆天线、UHF圆环天线等。
至于电路板上的电路,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可谓五花八门既有早期进口的HA-KC系列的六片机(不用KC582)、七片机,也有全国联合设计的分立元件黑白电视机,还有以飞跃19D1为代表的高压供电型黑白电视机。以及八十年代中后期生产的TA两边机(TA7607/7611十TA7176),还有TA三片机,在上述电路中,增加一片TA7609。期还有UPC三片机(1031十1366十1353)。以及少量的东欧机型如波兰耐普登625,罗马尼亚244,匈牙利T3301、5301等机型。
电路板上,元件众多。但从功能上,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电源整流稳压电路、行场振荡同步分离电路(含自动频率控制)、行推动丶输出、场推动丶输出电路,以及中放电路(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视放、伴音中放功放电路,行场偏转及显像管高压和加速极中压等电路。
这些电路,都是由性能和参数各异的三极管、二极管、各种电容、电阻、电感、高频变压器、声表面滤波器(后来的产品里有)、工频变压器、集成电路等元器件,根据一定的工作原理组合成的。比如变压器,既有工频工作的电源变压器,也有音频工作的伴音功放输出变压器。还有行频工作的行推动、行输出变压器。其中,分立式行输出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是单设的。它有一个放置硅堆的腔体。这个绕组叫高压包,有正绕和反绕之分。后来的人们,索性把一体化行输出变压器也叫成高压包了。其实这种叫法是错误的。
八十年代,还有少量的进口彩电和国产彩电。我修过的至少有七、八十种。进口彩电比如有日立、松下、三洋、索尼、夏普、日本电气(NEC)、爱浪等多个品牌。也有荷兰飞利蒲、德国的根德、德律风根、法国的汤姆逊以及沙巴等等。国产的则有春笋(三洋83P电路)、牡丹、昆仑、黄河、南虹、长虹、长风等五、六十个品牌的东西。电路也非常繁多。既有松下的AN系列,又有日立的HA+M系列、东芝的TA系列、飞利蒲的TDA系列。国产的分立元件机型等。配件那就更多了,有些关键部件,根本就不通用比如高频头,除了进口机的型号不同外,光国产的就有TDQ1、TDQ2、TDQ3之分。不仅尺寸不同,引脚位置功能也不同。
更令人抓狂的是行输出变压器,到八十年代末期,就这一种配件,就能有三、四百种!就算是同一厂家的产品,只要电路不同,行输出变压器就不能通用!
在元件组成上,八十年代的彩电电路,大致比黑白电视机多了一个解码和三基色还原、亮色分离电路,一个延迟线,多了两路视放。其他的就是电调谐电路。少数机型有了遥控电路。那时候,M50436-560SP遥控电路,就是先进的了。还有部分电视机,增加了制式选择。那是八十年代末期的产品了。彩电不仅电路结构比黑白电视机复杂,显像管也不一样了。在八十年代末期有了平面直角显像管,也有了黑底管。色彩更逼真。比黑白电视机唯一消亡的配件,就是高压硅堆了。它被更先进的工艺,用高耐压的绝缘材料,分段浇注到高压绕组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