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电池没电了敲敲又能用是什么原理
干电池常见型号是1号、5号、7号电池。这些干电池形状有扁平、方形、圆筒形,生活中用的最多的都是圆筒形状的干电池。小时候搞深入研究的干电池就是比较大的那种1号电池的干电池,因为使用频率太多,那时候人们家里都有几支手电筒,当时的手电筒就是用的1号干电池。
如果你是个80后的男孩子,小时候肯定拆过这样的干电池。(其实女孩子也有拆,拆来收集上面红色的塑料盖串起来玩。)
我曾经拆过不止一个,开始都是暴力直接用砍柴刀把它劈成两截的。后来经过多次尝试,业务熟悉了之后,我已经能够完整地把1节一号干电池给完全拆散分成一堆物品,其中包括一根黑色的石墨棒、一个接在石墨棒上的铜皮帽子、一个锌铁皮筒子、一个中间带孔的塑料绝缘盖子、一堆黑色的粉末,还有一些像米糊一样的白浆、一些牛皮纸样的绝缘纸,有些还会有纱线。拆完之后手黑得不行,如果手受伤了有伤口的话碰到那些白色的“浆糊”,伤口会非常疼,要用大量清水去洗手才能缓解疼痛。如果有农村娃记得当时镇上摆路边摊看相点痣的的话,那些摊主用来点痣的白色“浆糊”其实就是这种干电池里拆出来的。
上图,就是一个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原理,我们可以从它的剖面图看到,中间的一根石墨碳棒,就是电池的正极,而整个电池的外壳,就是那个锌筒,就是电池的负极,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有一堆黑色的粉末和“浆糊”状的电解液,干电池就是靠锌筒里的黑色粉末和白色“浆糊”状电解液进行点解产生电子,电子经过中间的碳棒传导到用电设备。
使用一段时间的干电池,最先和锌筒、碳棒接触的粉末、电解液化学反应发生完成电子逐渐变少了,这个电池就没有电子电流输出了。如果这时候在外部用东西砸这个锌筒,锌筒受挤压变形,里面的电解液和黑色粉末互相挤压,中间没有经过化学反应的粉末会接触到电解质进行反应,产生电子,传导到碳棒上,这个电池就又恢复了电量。
所以,为什么这种干电池有时候我们砸一下它的外壳又会继续有电,原理就是这样,电就是这么来的。
小时候第一次砸的干电池,就是因为手电筒的电池没电,电筒不够亮了
80年代,手电筒是家里必备的电器了,那个年代农村的电力设置简陋,经常会停电,晚上停电的时候,手电筒就是居家旅行必备神器了。
我第一次见到砸电池是在我们农村里,当时家里好多支手电筒的电池都没电了,电池装进手电筒里面勉强发出一点红光,当时的手电还会有加长套筒,把普通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能够加长到3节或者4节,即使加长了电池也不够电,当时购买电池要从山村里住的地方到镇上买,非常不方便。临时急用没办法的时候,我那个在读高中的堂哥,把所有干电池都一股脑拿到外面,找来一个铁锤,逐个把那些干电池都拿起来敲敲打打,把电池壳都敲得坑坑洼洼。
全部敲完之后,找来电筒,把敲得坑坑洼洼的电池又装进去,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之前还点不亮电筒的电池,现在装进去,电筒的灯珠居然非常亮了,亮度简直和新买的电池一样。
只是后来发现,经过这样敲打的电池,虽然有电,使用时间也就两三个晚上就没电了,这也足够拿来应急使用了。
如今,我们家里使用的热水器和煤气灶里面都是用这种1号干电池,我还是会经常把没电的电池拿铁锤来敲敲之后再使用一段时间,能节省使用一个是一个。